學習聲樂自學成才不可能,需要專業(yè)機構的聲樂培訓,需要聲樂老師的輔導。聲樂老師在科學聲樂教學中處于較重要的地位,盡管老師不能代替學生用嘴唱歌,但聲樂培訓老師存在的價值的確比嘴的作用還重要,那就是:
1 、聲樂培訓老師是學生的指向標。
通常來說,聲樂初學者的一些學習行為在進入學習階段后的好長一段時間(一般 1 、 2 年時間)都還屬于自發(fā)的、盲目的模仿行為。這個時期,聲樂方面專家習慣稱之為聲樂學習的 “盲點”時期。就是說,學習者進入學習階段后,接觸了一個新的學科,就好像一個旅游者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,沒有方向感,不懂路牌指示,也不知道目的地。開始的一些簡單的學習行為暫時還是自發(fā)的、盲目的。 所以,聲樂學習者,要快速地達到學習的目的,一定要找到一位好的向導。有了好的向導,學習者才不會走彎路和迷路。
2 、聲樂培訓老師是學生視覺與聽覺的檢測器。
聲樂是一門視聽感覺藝術,它的傳播實現(xiàn)方式包含兩方面內(nèi)容:歌唱主體(歌唱者)和接受客體(觀、聽眾)。在聲樂學習的過程中,學生要從建立正確的聲音概念和形象審美觀念的需要出發(fā),同時充當歌唱者和觀、聽眾,以便科學地認知、整合和塑造自己的聲音形象。然而,聲樂學習的困難常常出現(xiàn)在學習者這些“歌唱者充當觀、聽眾”角色兼顧和互換中。比如為了分辨自己的音色的好壞,歌唱者要科學地區(qū)分主觀的聲音和客觀存在的聲音,要以客觀存在的聲音(通常指聽眾聽到的聲音)來引導自己的感覺,盡量避免主觀聽到聲音對歌唱感覺的誤導。要做到這一點,學習者必須在聲樂老師的指導下,循序漸進地進行練習(這個過程叫聲音概念的建立)。老師在這個過程中充當學生的觀眾和聽眾,為學生的歌唱練習,及時提出建議和看法參考,幫助學生了解和認知自己的聲音。
3 、聲樂培訓老師是學生的樂器模型
我國著名的聲樂大師沈湘先生講過,聲樂學習就是制造樂器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聲樂老師教學生唱歌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去把自己制造成樂器的過程。
聲樂學習者要在自己的身上制造樂器,它向雕刻和生產(chǎn)的一個過程,必須有一個模型和一套工序,在這個過程中,聲樂老師通過正確的歌唱示范和表演指導,為學生展示了聲音和表演的形象和原理,因此可以說,聲樂老師是學生的樂器模型。